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每段改写一下,保持原意卓信宝,同时增加细节和丰富描述,字数变化不会太大:
---
周尚珏是周恩来总理的首任专职医生,自1951年1月起,他便开始在周总理身边工作,整整陪伴了周总理六年之久,期间承担了总理健康管理的重要责任。
1955年,周尚珏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随行医生,随同周恩来总理一同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万隆会议。多年以后,回忆起这段经历,他感慨颇深:“那一周里,大家都处于极度紧张和戒备的状态中,气氛非常凝重。”
事实上,自从周恩来总理决定参加万隆会议那一刻起,整个团队的气氛就紧绷到了极点。那个时期,外交形势瞬息万变,压力山大。
当时党中央的外交方针原本是“再关一年大门”,即暂时关闭与国际社会的广泛交往。然而,国际局势已悄然发生了深刻变化。朝鲜战争停战后,亚非地区的反帝反殖运动掀起高潮,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开始渴望与新中国改善关系。
展开剩余85%1954年12月,印度、缅甸、锡兰、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联名提议,在印尼万隆召开一次仅限亚非国家参加的会议,并正式邀请中国参加。这是新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次重大机遇。
此次会议共有29个国家参会,但真正与新中国建交的只有6个,其余多数国家仍与台湾当局维持所谓的“外交关系”,形势极其复杂微妙。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契机,经过反复商讨,最终决定接受邀请,积极参与会议。这一决定极其关键,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突破。
显而易见,新中国派代表参加这次会议将对亚非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美国和蒋介石政权极为忌惮,想尽办法阻挠中国代表团出席。
万隆会议定于1955年4月18日开幕。早在3月初,周恩来总理便接获可靠情报:台湾当局已经针对会议策划暗杀行动。与此同时,中南海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安排代表团的出行计划。
出行方式成为首要难题。最初计划走陆路,但周总理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体力尚未恢复,无法承受长途颠簸,因此不得不改为乘坐飞机。
那时中国尚未开通国际航线,也没有远程飞机,只能租借印度航空公司的“克什米尔公主号”执行飞行任务。
原定于4月11日,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发,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前往万隆。但就在飞机刚从香港起飞不久,机舱突然发生爆炸,机上所有乘客无一幸免,遇难惨重。
这一消息震惊世界。后来查明,这是蒋介石特务机关蓄意策划的恐怖暗杀事件。国民党特务买通机场一名清洁工,将炸弹秘密安置于飞机内,企图斩断新中国通往国际舞台的桥梁。
幸运的是,周总理并未乘坐该航班。出发前夕,缅甸总理吴努特别邀请周总理到仰光休养,并顺便与印度、埃及等国领导人商讨会议议题。
因此,代表团分成两路:一部分先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前往万隆做准备,另一部分则随周恩来前往缅甸。若非此临时调整,后果不堪设想。
空难发生后,团队成员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蒋介石方面对周总理的敌意已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不少人劝总理取消行程,中央也建议换人出席会议。但周恩来经过慎重考虑,不仅未动摇,反而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启程。
此时,台湾特务的暗杀阴谋依然未止。美国虽然未被邀请,却无耻地派遣了七十多人的记者团前往印度尼西亚,多数成员实为特务,主要来自台湾和香港。
国民党还秘密组建了28人的敢死队,装备无声手枪和丰厚奖金,目标是破坏会议、暗杀周总理及中国代表团。
总之,即便安全抵达万隆,代表团依然面临无比严峻的安全威胁。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正式亮相国际外交舞台。此前,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认知仅来自西方媒体,普遍持怀疑和敌视态度。
4月18日上午,会议顺利开幕。当天及翌日的全体会议中,一些国家代表对中国进行猛烈攻击,场内气氛顿时剑拔弩张。
面对突发局势,周恩来迅速决定,将原计划的发言改为书面形式分发,同时利用休会时间重新撰写发言稿。
随后的正式发言中,周总理坚定表明,中国此次参会的目的是寻求团结,而非制造纷争,强调会议应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
周恩来短短18分钟的发言一结束,会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掌声与欢呼。许多国家代表纷纷上前握手拥抱,表达对中国的认可和欢迎。
会议场内危机四伏,场外亦布满险恶。
开幕次日,代表团收到匿名信,称国民党敢死暗杀小组已抵达万隆,准备对周总理动手。
为保障安全,印尼方面派出一名陆军上尉担任周总理安全副官,并配备五名警察随行护卫。周总理外出时,车队前后均有摩托车和吉普车护航,形成严密防护。
中国安保人员成元功、李福坤等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手枪随时上膛,紧紧跟随总理左右,一旦出现异常,迅速将其团团护住。
然而,这些措施仍不足以完全抵御险恶阴谋。
敌方特务诡计多端,难以在公开场合下手,极有可能试图在代表团日常生活中寻找破绽。
对此,代表团早有防范。为防饮用水被下毒,周尚珏等人将所有饮用水统一储存在一个大水缸中,里面还养了一条活鱼。
只要鱼能活泼游动,说明水质安全,厨师才会用这水做饭。
如今看来,这种方法虽显原始且不够卫生,但当时缺乏专业检测设备,只能依赖最简单直接的方式确保安全。
多年后,周尚珏谈起此事既感慨又无奈:“那时候,真的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此外,每次用餐时,周尚珏都会先尝一口,确认无异样后,才让周总理和代表团成员食用。
幸运的是,鉴于周总理刚做完阑尾炎手术,中央十分关心他的健康,特意派中央保健局副局长黄书则陪同,确保医疗保障。
否则,代表团仅有周尚珏一名医生,一旦出现问题,健康难以保障。
得益于严密防范,直到万隆会议结束,蒋美特务的暗杀阴谋均未成功。周总理在会上精彩的表现,也极大改变了原本怀疑和敌视中国的国家态度。
会议结束后,许多亚非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标志着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
参考文献:
[1] 张伟. 从解密档案看新中国参加万隆会议的准备[J]. 百年潮, 2005(5):6.
[2] 王晓宇. 周恩来“万隆会议”历险记[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 2017(9):1.
---
需要我帮你再做别的修改吗?
发布于:天津市金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